榆树院村赋 翟贵明 苏秀瑞  巍巍太行,钟灵毓秀,千岩竞美,草木葱郁,云霞缭绕其间。斯地有村,名曰榆树院,坐落于平定古州县域,毗邻阳泉东南一隅,今属其治。村境丘岭浅壑,清幽旷达,恍若世外桃源,人间仙境也。 观夫榆树院,绿意盎然,婀娜多姿。那时大井水清冽甘甜,润泽乡土,邻村皆来取水,滋养一方。古石碑矗立井旁,铭记掘井岁月;六角亭有贤人复建于后,微风拂过,铃声轻扬,犹似古训回响。 忆往昔,明朝大迁徙,翟苏二姓率先至此,披荆斩棘,拓荒开垦。继而张王李赵等,群英荟萃,共筑家园。先贤智栽榆树,防风固沙,美化村容,更掘大井以备荒年,惠及子孙。 稽古至今,榆树院之民,崇德尚礼,重教育才。书香盈门,晴耕雨读,先贤辈出,文采斐然,业绩昭彰。此乃物华天宝之地,人杰地灵之乡,声名远播,誉满邑里。 古学堂遗址之上,庙宇巍然重建。登高望远,群山连绵,翠屏如列,美不胜收。田野间,华实累累,黍稷盈仓,金黄翠绿,交相辉映。夏秋之际,蛙声阵阵,谷香四溢,丰收景象尽展眼底。 榆树院村,亦称东山(包括东、西、南庵三个自然村)。清末民国时期,有先人挑砂锅至河北换回麦粉,或开染房经商。今又有村民于辖市经商风生水起。 吾村五十年代曾为东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。 六七十年代,村中发现铝矾土,贮存丰富,为我市重要铝矾土矿之一。副业花果满村,苹果、梨、桃、葡萄果香四溢,乃平定县最大苹果基地。 自古文化活动兴盛。六十年代就组建了文艺宣传队,翟万春的本地二人转节目曾选送晋中地区演出并获奖。七十年代文艺宣传队名列本县前茅,常代表乡里汇演,连续三年在全县夺冠。每逢正月的打铁花更是亘古不变之传统,享誉全县。可谓“点点铁花映夜空,正月灯火满天红”。 娘子关提水工程横贯其间,巧夺天工,惠及阳泉三区一县。村舍依山势而建,错落有致,古朴典雅,尽显乡村古风。巷陌蜿蜒,祖先父辈曾行此道,连接山水欢歌,见证岁月沧桑。 柏油大道横贯东西,贤人领建,功在当代,利泽千秋。此路直通县城,交通便利。村民诗书传家,科技兴农,勤劳致富。 抚今追昔,榆树院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村民铭记先辈遗训,弘扬传统美德,安居乐业,幸福绵长。愿吾村未来,更加辉煌,如日中天,光耀四方! 嗟乎!榆树院之美,美在自然之韵,美在文化之深,美在人心之善。愿诸君共赏此景,同鉴此情,铭记此赋,传颂千古!
|